专业名称:智能科学与技术
专业代码:080906M
智能科学与技术(080907T)
本专业属国家特设专业,也是我校特色专业之一,现为校级重点培育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专业以计算机知识为基础、以智能机器人技术为特色、以机器人足球为平台进行学生培养。
本专业还特别注重对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并安排专门的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的人数及成绩一直位居全院各专业(方向)前列,由本专业学生为主组成的机器人足球队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屡获佳绩。
本专业除开设有计算机学科基础课程外,还开设有人工智能、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机器人学、机器人控制原理、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科研训练等多门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及实践。
本专业学制4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夯实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以加强智能科学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研究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本专业结合人才市场需求,采用“2+1+1”的特色培养模式,一、二年级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技术与智能科学基础理论;三年级侧重学习智能专业核心技术,如:智能游戏、智能机器人等体现智能专业特色的课程,并通过实验课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四年级以实践训练为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学生科研、各类科研竞赛活动、教师的科研项目等。本专业通过加强实践培养环节,更好地培养学生将计算机技术与智能技术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科学研究、项目开发、组织管理、团队协作、技术创新及市场开拓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以智能化为标志的现代信息社会,对智能科学与技术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就业前景十分广阔。①留学海外继续深造。智能专业在国际上是非常热门的专业,这无疑为国内智能专业本科学生提供了留学深造的最佳途径。②在国内继续攻读智能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智能本科专业学生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本科阶段学习了全部计算机核心课程;另一方面,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大量工作侧重于智能科学领域的研究,如: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智能虚拟交互、智能管理等。③在高校、科研单位和中外企业的研究中心,直接从事智能信息处理和计算机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④在外企、IT公司及其他大型公司从事智能应用系统及计算机工程的研发。⑤在政府机构、教育机构、信息中心、数据中心及企业的技术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信息处理、教学(教师)、技术管理、系统维护(网管员)和应用部署(软件系统使用和维护)等工作。
发展历史
教育部 1998 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本科专业有十多个,体现了本科专业设置密切结合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客观规律。
在 2002 年以前,尽管与智能科技相关的研究广泛渗透在上述学科专业中,但只有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这一个二级学科出现了“智能”的字样。除此之外,无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培养的学科和专业名称上,都找不到一点“智能”的影子! 2002 年后,已经有十所高校自主设置的带有“智能”字样的新专业获得了批准,如:南京理工大学设置“ 智能机械与仿生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设置了“ 人工智能与信息处理 ”,上海交通大学设置了“ 智能信息处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设置了“ 商务智能 ”等。带有“智能“字样的研究生专业,一夜之间从 1 个发展为 11 个,可见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学科建设在多个学科领域已经形成了自发的、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高等学校设置“智能科学技术”本科专业 引起了不少学校的关注,许多高校正在积极筹办这个新专业,其中: 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于 2003 年 3 月在招生计划中设立了 “ 智能信息工程 ” 专业方向,并同时成立了 “ 智能信息工程系 ” ;同年 9 月,该专业方向的 40 名本科学生入校; 2004 年 10 月,又将该专业方向更名为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并报北京市教育委员高教处备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也首批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隶属于电子工程学院,挂靠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从2005年开始正式招生,招生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2009年已达到160人,自此一直保持160人/年的规模,至今已有四届毕业生,主要学习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智能和机器学习等课程。[1]厦门大学也有此专业并有专门研究项目实验室,2006年南开大学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设立了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北京邮电大学也正在筹划设立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方面的本科专业,北京科技大学:正在筹划申报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本科专业;北京工商大学在传统信息类专业中加大了人工智能方面课程的比重。同时, 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院校也正在为申报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做准备。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除开设计算机专业的核心及平台课程外,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智能科学技术导论(含脑科学、生命科学与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原理、智能机器人、智能游戏、虚拟现实技术、模式识别、数据挖掘、仿真建模与MATLAB、自然语言处理、智能信息获取技术、智能管理等。本专业按照本科生、研究生相衔接的培养方案,由专业中的教授为本科生开设提高性的课程,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先行选修部分研究生课程,并接受高水平教师的培养。另外,我们还为本科生配备导师,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选课方案。
以智能化为标志的现代信息社会,对智能科学与技术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就业前景十分广阔。①留学海外继续深造。智能专业在国际上是非常热门的专业,这无疑为国内智能专业本科学生提供了留学深造的最佳途径。②在国内继续攻读智能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智能本科专业学生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本科阶段学习了全部计算机核心课程;另一方面,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大量工作侧重于智能科学领域的研究,如: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智能虚拟交互、智能管理等。③在高校、科研单位和中外企业的研究中心,直接从事智能信息处理和计算机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④在外企、IT公司及其他大型公司从事智能应用系统及计算机工程的研发。⑤在政府机构、教育机构、信息中心、数据中心及企业的技术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信息处理、教学(教师)、技术管理、系统维护(网管员)和应用部署(软件系统使用和维护)等工作。
发展历史
教育部 1998 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本科专业有十多个,体现了本科专业设置密切结合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客观规律。
在 2002 年以前,尽管与智能科技相关的研究广泛渗透在上述学科专业中,但只有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这一个二级学科出现了“智能”的字样。除此之外,无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培养的学科和专业名称上,都找不到一点“智能”的影子! 2002 年后,已经有十所高校自主设置的带有“智能”字样的新专业获得了批准,如:南京理工大学设置“ 智能机械与仿生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设置了“ 人工智能与信息处理 ”,上海交通大学设置了“ 智能信息处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设置了“ 商务智能 ”等。带有“智能“字样的研究生专业,一夜之间从 1 个发展为 11 个,可见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学科建设在多个学科领域已经形成了自发的、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高等学校设置“智能科学技术”本科专业 引起了不少学校的关注,许多高校正在积极筹办这个新专业,其中: 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于 2003 年 3 月在招生计划中设立了 “ 智能信息工程 ” 专业方向,并同时成立了 “ 智能信息工程系 ” ;同年 9 月,该专业方向的 40 名本科学生入校; 2004 年 10 月,又将该专业方向更名为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并报北京市教育委员高教处备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也首批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隶属于电子工程学院,挂靠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从2005年开始正式招生,招生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2009年已达到160人,自此一直保持160人/年的规模,至今已有四届毕业生,主要学习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智能和机器学习等课程。[1]厦门大学也有此专业并有专门研究项目实验室,2006年南开大学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设立了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北京邮电大学也正在筹划设立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方面的本科专业,北京科技大学:正在筹划申报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本科专业;北京工商大学在传统信息类专业中加大了人工智能方面课程的比重。同时, 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院校也正在为申报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做准备。
以智能化为标志的现代信息社会,对智能科学与技术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就业前景十分广阔。①留学海外继续深造。智能专业在国际上是非常热门的专业,这无疑为国内智能专业本科学生提供了留学深造的最佳途径。②在国内继续攻读智能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智能本科专业学生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本科阶段学习了全部计算机核心课程;另一方面,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大量工作侧重于智能科学领域的研究,如: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智能虚拟交互、智能管理等。③在高校、科研单位和中外企业的研究中心,直接从事智能信息处理和计算机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④在外企、IT公司及其他大型公司从事智能应用系统及计算机工程的研发。⑤在政府机构、教育机构、信息中心、数据中心及企业的技术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信息处理、教学(教师)、技术管理、系统维护(网管员)和应用部署(软件系统使用和维护)等工作。
发展历史
教育部 1998 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本科专业有十多个,体现了本科专业设置密切结合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客观规律。
在 2002 年以前,尽管与智能科技相关的研究广泛渗透在上述学科专业中,但只有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这一个二级学科出现了“智能”的字样。除此之外,无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培养的学科和专业名称上,都找不到一点“智能”的影子! 2002 年后,已经有十所高校自主设置的带有“智能”字样的新专业获得了批准,如:南京理工大学设置“ 智能机械与仿生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设置了“ 人工智能与信息处理 ”,上海交通大学设置了“ 智能信息处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设置了“ 商务智能 ”等。带有“智能“字样的研究生专业,一夜之间从 1 个发展为 11 个,可见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学科建设在多个学科领域已经形成了自发的、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高等学校设置“智能科学技术”本科专业 引起了不少学校的关注,许多高校正在积极筹办这个新专业,其中: 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于 2003 年 3 月在招生计划中设立了 “ 智能信息工程 ” 专业方向,并同时成立了 “ 智能信息工程系 ” ;同年 9 月,该专业方向的 40 名本科学生入校; 2004 年 10 月,又将该专业方向更名为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并报北京市教育委员高教处备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也首批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隶属于电子工程学院,挂靠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从2005年开始正式招生,招生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2009年已达到160人,自此一直保持160人/年的规模,至今已有四届毕业生,主要学习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智能和机器学习等课程。[1]厦门大学也有此专业并有专门研究项目实验室,2006年南开大学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设立了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北京邮电大学也正在筹划设立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方面的本科专业,北京科技大学:正在筹划申报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本科专业;北京工商大学在传统信息类专业中加大了人工智能方面课程的比重。同时, 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院校也正在为申报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做准备。